在電機自動化生產線上,繞線工序是連接“鐵芯”與“成品”的關鍵一環。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、家用電器電機,還是工業伺服電機,繞線的質量與效率,是直接決定了電機的性能穩定性與整線產能。
隨著智能制造的推進,越來越多的電機制造廠商在選購繞線設備時,會提出一個看似“理性”但實則值得深思的問題:“為了提升產能,是不是繞線機的工位越多越好?

這個問題背后,牽涉設備投資、生產節拍、維護成本、換型靈活性等多重因素。今天我們就來詳細闡述其“工位數量”背后的真相。
什么是繞線機工位?
在定子與轉子的自動化繞線機中,“工位”是指完成繞線某一工藝步驟的獨立功能單元。一個完整的繞線流程通常酒蓋:上料 /夾持、穿線/引線、主軸繞線、剪線/壓
線、整形、下料/檢測等。
根據產品結構不同,繞線機可分為:單工位、多工位以及全自動集成式等,
那么工位越多,產能一定越高嗎?
從理論上講,增加工位確實能提升生產效率。以下是多工位繞線機的三大核心優勢:
(1)縮短循環時間,提升單位產能(TPS)
(2)支持復雜繞線工藝
(3)更易集成自動化生產線
但工位過多,也可能引起“適得其反”,如設備成本成倍增長(每個工位都需要獨立的主軸電機、張力控制系統、夾具與定位機構、傳感器與氣動元件)、占地面積大,布局受限、維護復雜,故障率升高、換型時間長,柔性不足、投資回報周期拉長。
在多年服務于新能源汽車、軌道交通、汽車電動零部件的經驗中,我們總結出一套“按需匹配”的選型邏輯,助力客戶避免“過度配置”或“能力不足”的陷阱。
明確產能目標→評估產品復雜度→考慮換型頻率→預留擴展空間
在電機定子與轉子的自動化組裝中,繞線機的工位數量,從不是一個孤立的技術參數。它需要與產品特性、產能需求、換型頻率、工廠空間、投資預算等多維度因素間的協
同考量。
【新輝25年電機設備行業深耕】以品質筑基,以誠信立本—專業研發非標自動化電機設備解決方案!專注定子轉子繞線機、內繞機、自動沖芯機、磁瓦機、碳刷機、風葉機等全系列非標自動化設備研發與制造,每一臺設備均踐行 “精度優先、耐用可靠” 的生產標準,為電機制造企業提供智能的自動化生產解決方案。
誠邀業界伙伴垂詢合作,共筑電機制造新高度!
